iPhone X 在推出以来,它的Face ID功能就刷屏了整个朋友圈,网络上也流传着许多关于人脸识别与化妆的笑话,实际上,人脸识别是一项通过骨骼扫描识别的系统。
2002 年,电影《少数派报告》中汤姆克鲁斯在展现了刷脸就能识别身份的高科技,在 15 年后,这项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的现实生活。
科技业巨头亚马逊率先推出的无人商店 Amazon Go,刷脸付帐的便利性走进了我们的生活,人脸识别技术都已经到了可以应用的阶段了,而且目前这项技术也应用在美国其他领域上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了。
《少数派报告》:虚拟键盘、人脸识别等等
未来的旅行方式:拍张照,确认乘客身份,只要几秒你的脸就是你的登机证。2017 年 6 月,美国航空捷蓝公司(JetBlue Airways),运用生物学和人脸识别技术,将传统繁杂的登机过程简化到无设备、无纸自助登机。
而早在 2016 年 5 月,芬兰的航空公司就与机场携手,进行面部识别的登机计划。新科技的最大优势,就是让机场旅客的行进更加快速和方便,接下来就是无栅栏的时刻。因此,机场员工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服务旅客上,而海关人员也不必花长时间检查相关证件。
在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万塔机场,每天接纳超过 4.7 万名旅客,2016 年全年迎来的旅客首度突破 千万人次。机场的客服人员通过高科技缩短通关及登机时间,来提升旅客的满意度,是所有繁忙机场管理者的共同心愿。
现在面部识别还在测试阶段,乘客的手机要先下载 APP,输入旅客姓名和贵宾卡号码,拍三张自拍照,就可合成无法模仿的「生物识别证」,上传云服务器。之后,乘客抵达机场前往报到柜台,服务人员就会立刻知道乘客的姓名与旅行目的地——你甚至可以想像自己走在一条隐形的红地毯上。
赫尔辛基机场推出「刷脸技术」
面部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的技术之一,比早起开发的指纹、掌纹、虹膜识别等,面部识别技术可以更精准地撷取一个人的容貌特点与比例,大幅提升身份识别的精准度,难以造假,成为近几年生物识别领域中最受瞩目的科技。
而联合国在 2015 年就已公布,期望到 2030 年就能给全人类发一张「生物识别身分证」,目前欧洲难民已经作为优先推动面部识别的族群。
在反恐日与安全倍受到重视的今天,面部识别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,通过容貌的捕捉,掌握每个人的身份,比对不明人士的身份资料,立刻示警并采取行动。此外,校园学生、师长、医护人员的安全保障,甚至是抓违规行人,都可以有面部识别技术的用武之地。
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举行前百度实现了搭载百度人脸闸机的部署
近几年行人由于闯红灯的致死率连年攀升,大陆沈阳市交警便尝试利用这套新技术提醒违规者:别再以身试法!它由 5 套系统组成,其中有行人安防监控系统、人脸识别系统、语音告知系统、LED屏幕显示系统和后台整体识别系统。
行人闯红灯后,面部识别系统捕捉到人脸信息、在行人经过路口时抓拍、捕捉脸部特写、行人闯红灯时全景图片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影像证据链。违规的行为同时也会被投放到大荧幕上,特别直观,让人们觉得在大屏幕上「亮相」是一件十分难为情的事。
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利用。2013 年,百度成立了「深度学习实验室」(IDL),利用这项技术协助离散家庭寻找失踪儿童。曾经有一对目不识丁的陕西夫妇,通过百度寻人平台上传儿子的照片,很快地在电脑中找到9张相似的图片,其中一个果然是老人家苦寻不着的儿子。
百度凭借着准确度极高的人脸识别科技,让失散的家人再聚首。只是,随着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,个人隐私也成为各方争论焦点——如何在方便性与维护基本人权之间找到平衡点,始终都是科技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。